【通讯员:石梓暄、芮雪婷苏州报道】《"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要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普惠发展。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特殊儿童需要更多关爱,他们同样热爱生活,更能感知生命的可贵与生活的美好。6月30日,苏州城市学院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绘守星光·童心共耀”特殊教育学校实践团深入苏州市姑苏区特殊教育学校,通过艺术实践关爱特殊儿童,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认知与表达能力。艺术与创意设计学院的同学们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孩子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美育课程。

为确保活动效果与安全,实践团成员在特教老师指导下,创新采用“一对一陪伴制”:每位成员全程陪伴一位特殊儿童,担任其专属“临时伙伴”。活动全程严格遵循特殊教育安全规范:每个项目配备至少两名特教专业督导,确保1:2的师生配比;教具使用无尖角工具、可水洗颜料等。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儿童个体差异,设置了漆扇流体艺术、波波球立体绘画、透明伞创意绘制、不织布立体拼贴等多个感官联动美育项目,供孩子们自主选择。这种开放式的活动形式,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位孩子的兴趣与潜能。


在陪伴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与耐心,团队基于前期与姑苏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深度合作,针对服务对象特点设计分层教学方案。在漆扇制作区,成员们引导孩子们通过旋转扇骨,让水流带动彩漆在扇面自然晕染。该项目采用冷色调设计,有助于刺激前庭觉发展,降低触觉敏感度;波波球绘画区,孩子们在食品级材质的透明球体表面绘制星空、海洋、植物等主题,通过弧形透视训练空间感知能力;透明伞绘制活动则让孩子们在更大的平面上挥洒创意;不织布手工区准备了色彩丰富、质地柔软的不织布材料与安全剪刀,通过剪裁拼接锻炼手部精细动作,同时在色彩搭配中促进沟通。
活动中,成员们以鼓励为主,尊重孩子们的创作自由,现场洋溢着专注而欢乐的氛围。

此次活动不仅是艺术疗愈的探索,更是社会包容理念的践行,这场以美育为纽带的社会实践,既为特殊儿童搭建了表达自我的舞台,也向社会传递出守护成长的温暖力量。
实践团用实际行动证明,每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每颗“星星”都能绽放独特光芒。未来,实践团将继续以艺术为桥,联接孩子内心创意表达,为构建包容共融的社会环境注入青春力量。(值班编辑:Eva、审核: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