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国忠 龚绘如报道)由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校团委实践部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24级学生组建“初心向党·医语风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团,扎根常州,联动南京、盐城、苏州等12个城市分队,通过多语种文旅视频创作,探索医学人文与红色精神、地域文化的融合表达,向世界讲诉中国红色故事。

摄影:龚绘如
服务团中的其中,“龙城常长乐”分团队奔赴在江苏省常州市展开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以“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医学故事,以红色信仰点亮青年使命”为主题,在历史脉络里书写青春答卷。
“医语风行”团队主队扎根常州,联动南京、盐城、苏州等12个城市分队,通过多语种文旅视频创作,探索医学人文与红色精神、地域文化的融合表达。
8月14日上午,外国语学院“医语风行——龙城常乐”分团队在常州瞿秋白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党史学习活动。首先,团队成员于纪念馆影视厅开展及双语旁白录制,工作。借助多媒体技术复原历史场景,配合革命影片同步展播,重点聚焦瞿秋白1923-1927年间领导革命文学运动的珍贵画面。"秋白先生弃医从文的抉择,启发更多年轻的医学院学生乃至医疗从业者我们重新思考医者的社会角色——治病救人与济世救民本质上殊途同归。。“其次,10:30小组移步文献陈列室。分队成员还通过对照《新青年》创刊号影印本,将瞿秋白与鲁迅合译的《《国际歌》俄文原稿、《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医学观论述》等17件文物,转化为中英双语解说词。最后下午在新媒体运营中心完成制作输出。将。长达三小时采集的影像资料最终剪辑成多个为微视频,通过"医语风行"抖音及小红书平台发布英文特辑,让红色故事不止停留在汉字书本,以中英双语音视频的形式,实现红色医学史料的创新性传播。
分队不仅聚焦历史医学人物的红色故事,还以21世纪新时代的医科大学求学历程为基础,探寻新兴健康医疗领域发展。 成员们走进企业,探访活动还特别聚焦中国再生医学-江苏产业基地集团。,通过实地拍摄实验场景与医学研发专家访谈,认识到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医学相结合的重要性,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临床实践,也是健康 预防和再生的支撑,全球医疗整合将成为新时代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医学英语"再生医学"理念与循环经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医学发展离不开跨学科协作,这正是英语作为将成为融汇全球医疗发展的重要载体。国际化学术语言的价值所在"
实践团队将成果聚焦于存史立传,抢救性挖掘散落民间的红色医疗文化史料;
价值传播——以中英等多语种向世界讲好中国红色故事,助力国际传播与青年成长;以医学英语为载体,嫁接全球化医疗的桥梁。分队成员在实践中收获,深化专业认同感,坚定将青春梦想融入到建设伟大中国实践中,还将持续通过南京医科大学,为长三角“红色文旅走廊”国际化提供青年方案。本次实践累计拍摄素材6小时,拟剪辑成1支中英双语短视频,投放至学校合作平台及文旅国际推广账号,用医学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医学红色精神、创新新时代发展。
“用英语讲述中国医学故事,不仅让世界看见红色医学的智慧,也让青年在创作中深化专业认同。” (值班编辑:韦峰 审核:嘉元)